• 网站支持IPv6
  • 736916952/2022-000605
  • 1651046400000
  •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 鸡政发〔2022〕10号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2022-05-09 15:31 来源: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鸡西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业经2022年4月25日市政府16届第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鸡西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鸡西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专项规划(2022—2030年)

创意设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为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黑政发〔2022〕8号)工作部署,推动我市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创意设计资源丰富。鸡西市肃慎文化、金源文化、知青文化、东北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东安根据地历史文化、百年矿山历史文化等文化源远流长。拥有80名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名市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2所高校、高职、中职设置了5个设计类专业,高校设计类专家学者34人,设计类在校生1055人,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储备。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鸡西是老工业基地,工业体系涵盖20个大类、38个中类、46个小类。正在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工业设计发展拥有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高品质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创意设计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发展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鸡西市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体系对国内外需求的适配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鸡西市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面临着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人才短缺,与相关产业融合渗透不够深入等问题。必须抢抓机遇,推动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转型作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用战略思维定位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融合为发展主线,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弘扬地域优秀文化,着力营造创新、创意、创业氛围,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打造产业特色和品牌,充分发挥创意设计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竞争新优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创意设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我市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鸡西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集中发展和区域均衡相结合。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差异,根据不同创意设计产业类型和不同产业链环节,结合各区域实际条件,统筹项目布局,既要适当促进产业的相对集中,有针对性选择重点培育的产业,又要兼顾区域均衡,形成产业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格局。

坚持超前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立足城市特点和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经验,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我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进行超前规划,有针对性出台配套措施,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意设计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产业引导、政策调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创意设计产业推动体系。

坚持开放市场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准入门槛,不断开放创意设计市场;通过规范管理,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公平竞争,形成创意设计产业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2025年,鸡西市创意设计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幅增加;培育一批创意设计骨干企业,引进和培养一批大师级人才,形成一批优势创意设计品牌,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现代与传统融合、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组织体系健全、资源集约利用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建成省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1个以上,市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5个以上。引进一批域外创意设计机构,培育规模以上创意设计领军企业2家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创意设计骨干企业20家以上,全省创意设计法人单位100家以上,创意设计产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创意氛围更加浓郁,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以上、省级文化创意中心1个以上。力争建设1个省级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工业设计应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优质创意设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市级创意设计发展中心,面向绿色食品、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等产业,培育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工具、数据等专业化服务,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人才支撑显著提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本土创意设计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多设计人才在鸡西创新创业,高端创意设计人才50人以上,创意设计人才队伍规模壮大,结构优化,形成有力人才支撑。

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定量指标

发展指标

2025年年底目标值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1个以上

省级文化创意中心

1个以上

省级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

1个以上

省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

1个以上

市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

5个以上

创意设计领军企业

2家以上

创意设计骨干企业

20家以上

创意设计法人单位

100家以上

高端创意设计人才

50人以上

创意设计从业人员

300人以上

力争到2030年,把创意设计产业培育成我市先导产业,与实体经济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相关产业创意设计含量显著提升,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龙江东部创意设计的重要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服务。

1.完善产业生态链。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充分运用绿色、低碳、协同、系统、生态等设计理念和手段,构建多领域、全方位的新型设计体系,延伸“设计+”产业链,支撑我市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做强工业设计。围绕我市石墨、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工业设计门类扶持目录,将工业设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中的作用,逐步建立完善的工业设计体系,打造鸡西工业博物馆,推动“鸡西制造”向“鸡西设计”转变。

发展时尚设计。围绕衣、食、住、行、用,综合运用文化、科技、艺术等要素,重点推进电子音响、非遗文创等产品时尚元素设计,推动时尚文化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等融合发展,鼓励全市骨干企业加大原创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加快营销模式创新和自主品牌创建,支持发展高级定制、个性化定制。打造兴凯湖音乐节、“兴凯湖之夏”时尚周活动,打造“文旅一条街” “苏州街”等时尚休闲街区,建设红星美凯龙休闲购物公园、穆棱河公园“鸡西幻境”娱乐休闲广场、穆棱河生态休闲公园、“花海”等时尚休闲项目,营造鸡西时尚氛围,提高群众时尚品味,打造鸡西时尚品牌。

优化平面设计。以肃慎文化、金源文化、知青文化、东北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等特色文化丰富设计内涵,重点发展包装设计、标识设计等设计服务,培育包装设计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改进工艺,提高外观造型设计水平和绿色包装生产能力。

培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AI、VR/AR/MR等新技术,依托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技师学院等院校设计能力,提升数字媒体产品或数字内容创意策划能力,扩大优质创意设计产品服务供给。结合博物馆城建设,推动工业学院展馆、地质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科技馆等建设,结合展示内容划分创意设计展区,打造VR虚拟展馆。

2.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健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创意设计企业培育库。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创办创意设计企业或设计工作室。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将设计相关业务分离出来,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意设计服务企业,为相关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采取上门招商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创意设计机构到我市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发挥龙头创意设计企业引领作用,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意设计机构,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将相关中小微企业纳入供应链。

3.扩大创意设计市场需求。开展工业设计赋能中小企业活动,组织工业设计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功能、结构等设计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围绕创意设计主题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提升企业专业人才设计能力。将创意设计纳入相关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推动绿色食品和“老字号” “原字号”提档升级,打造知名品牌。开展为中小微企业送设计活动。鼓励制造企业将外包设计业务发包给创意设计机构。建设黑龙江东部地区最大创意设计产品展销体验中心,发展夜间文旅经济。

4.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级创意设计发展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强党委政府机关、企业和设计机构之间的沟通联动,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和规划,与相关部门共同策划举办创意设计活动,为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策略支持。加快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设立独立工业设计中心,或与高校院所等相关机构共建行业设计中心,提升企业设计能力。积极推动我市创意设计企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好省级创意设计工具、数据、交易、品牌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冰雪文化创意、民俗文化创意、时尚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市级文化创意中心,并积极争取认定为省级文化创意中心。依托黑龙江工业学院、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版画人才、场馆优势,建设版画研究设计院,推动鸡西版画提档升级。

5.鼓励对外合作交流。鼓励和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和产品参加中俄·哈尔滨创意设计周、深哈国际设计双年展、全省工业设计大赛、哈尔滨时装周暨世界时尚设计师大会等赛事活动,扩大“鸡西设计”影响力。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深圳文博会黑龙江文化产业展、中俄博览会、哈洽会时尚文化展、中俄文化大集等展会创意设计专区展览展示。

6.加强创意设计园区基地建设。盘活现有传统工业区存量土地、厂房资源,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以及空闲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引入国内外创意设计机构,打造创意设计产业园区。推动中省直企业、高校等机构融入我市创意设计产业链条,搭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利用高校、高职院校人才优势、场地优势打造创意设计基地。设立大师工作室,组织剪纸、布雕、沙画、金属箔片等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项目进驻。结合博物馆建设,构建“红灯”文化、“知青”文化等创意设计基地。依托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技师学院及市职教中心设计专业建设集教学研发创设实践为一体的创意设计基地。打造东升文创园。建设集版画创作、展示、展销为一体的鸡西版画制作基地。建设鸡西市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产业园,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创意设计产业园”。聚焦密山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示范园,发展密山剪纸、冰雪文化等创意设计产业;以平阳镇版画基地为依托,打造鸡东县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基地;建设虎林三文大数据产业园,加强数字经济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根据资源禀赋、区域定位规划和布局创意设计产业,鼓励各类园区采取“专业园”“园中园”等形式建设“创意设计功能区”,支持建设创意设计小屋,推动创新创意创业创客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服务一流的创意设计产业园区。依托黑龙江工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打造创意设计基地,申报创意设计专业,储备专业人员。

(二)加快赋能重点领域。

1.绿色食品。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推动创意设计在绿色食品、大米等产业包装、功能、品牌方面的应用,提升我市绿色食品的创意设计水平,推动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生态优良、土地肥沃、绿色有机、非转基因等优势,加大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力度,集中打造鸡西“知青粮站”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加强我市饮品、乳品等优质资源高质化开发利用,加强品牌设计、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依托采摘园、农家乐、康养项目等资源,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科技普及、教育展示于一体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

2.冰雪运动休闲产品。重点引进培育头盔护具、冰刀、滑雪板等冰雪运动装备生产企业,汇聚创意设计资源,增加产品时尚元素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冰雪运动装备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以鸡西冰雪嘉年华游园会为龙头,打造冰雪趣味活动、立体灯光秀、“冰雪江湖”书画艺术展览等冰雪休闲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冰雪文创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大赛,依托兴凯湖沙画、麦秸画、布雕画、手工编织等艺术形式,研发推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纪念品。支持开展冰雪摄影、冰雪版画、冰雪文学创作等展现冰雪风貌、传播冰雪文化的系列活动。

3.工艺美术。以鸡西剪纸、布雕、兴凯湖沙画、鸡西金属箔画、密山剪纸等传统工艺美术项目为重点,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提高产业化配套能力,开发鸡西特色文旅纪念品,打造高档工艺礼品品牌。组织创意设计机构、专家,围绕版画等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品牌、服务等开展对接诊断和培训,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培育市级、省级创意设计机构。推动鸡西版画与域外版画融合创新,增加与域外版画基地合作力度,增强版画产品实用性、便携性,加大版画元素与其他工艺美术产品、工业产品、绿色食品等其他领域产品的融合力度,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市场化转型升级。建立鸡西市版画制作中心,依托鸡西第四中学、南山小学等中小学校,培养版画人才,形成版画交易市场,打响“鸡西版画”名片。重点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兴凯湖观赏石、木制品工艺产品市场,引导产业向特色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我省东部地区民间艺术品创意、生产和经营集散地。

4.石墨。推动工业设计在石墨领域关键环节植入,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应用为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发挥“中国石墨之都”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建设石墨研究院,打造石墨设计展示馆,集中展示行业领先研发设计成果,引领石墨行业发展方向,建设高水平石墨科研和设计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孵化,推动石墨产品高端化、系列化、规模化、绿色化。组建石墨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推动石墨成套装备制造生产,培育石墨新材料产业链。加大石墨原石雕刻、石墨版画等工艺美术产品运用石墨材料进行设计加工力度。

5.陶瓷。依托我市优质矿产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陶瓷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挖掘人文、科技、时尚等元素,提升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的创意设计水平,强化日用陶瓷器型和花面设计,提高餐具、茶具、酒具等日用陶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建设陶瓷艺术中心,加大陶瓷艺术化发展力度。加强发泡陶瓷材料的研发和功能设计,探索发泡陶瓷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开展发泡陶瓷材料产品的设计和技术研发,探索利用鸡西煤矸石、石墨尾矿、废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发泡陶瓷,实现发泡陶瓷产品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6.服装服饰。加大冬季服饰设计生产企业招商力度,推动面、辅料综合应用和产品功能优化,支持服装服饰企业加大原创设计、品牌设计,创建自主品牌。依托我市丝绸、汉麻纤维资源,重点引进培育相关服装服饰生产制造企业。组织汉麻企业参加中国·哈尔滨麻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以校服设计加工制作为引领,融入冰雪元素或鸡西地域文化元素,提升教育、环卫等行业服装设计感,举办“时尚服饰周”“行业服装周”等系列活动,打造鸡西特色服饰。推动数字设计工具应用,建立人体体型数据库,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

7.生物医药。重点围绕我市优质生物资源和药材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推进包装设计、功能设计、品牌设计,培育医药产业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叫响我市北药知名度。建设中医药博物馆,集中展示我市中药行业创意设计成就。引导企业围绕市场短缺、消费者急需的中成药产品,加大产品研发设计力度,延伸中药产业链条。改进生物制药功能设计、服务设计,加快新型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的开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等高科技在生物医药设计研发上的应用,提升珍宝岛药业、乌苏里江药业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水平。

8.动漫及短视频。依托我市数字产业园区,发挥高校、高职创意设计人才作用,鼓励和扶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动漫和短视频中的应用,编排制作音乐舞蹈系列MV、研究创作动画音乐神话剧,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扩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依托黑龙江技师学院与市职教中心,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吸纳外部人才,争取设置动漫制作、数字技术等专业,加大高校与域外动漫院校合作力度,培育动漫短视频设计制作人才,打造数字娱乐人才培养基地。深入挖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创意新颖的动漫卡通形象,提高商业模式设计水平,培育鸡西特色原创IP,提高虎林“吉米虎”等一批动漫IP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促进短视频与文学、影视等内容形式交叉融合,扩大在教育、科普、广告等领域中的集成应用。

9.云展演。提高云展演设计制作能力,培育一批符合互联网特点规律,适合线上观演、传播、消费的原生云产品,大力发展云展览、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等新业态。丰富创意理念和表现手法,推动《红灯记》《燃烧的黎明》等优质精品剧目开展网络展演,促进戏曲、曲艺、民乐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提高商业模式设计能力,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发展旅游直播、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设计中的集成应用,引导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开发以“红灯记”等红色革命事件为主题的剧本、设置场景、配备服化道及辅助设备,对戏剧表演和创作进行沉浸式体验的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博物馆、民俗展览馆、美术展览馆等数字展馆服务。

(三)实施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推动工程。

1.大力开展创意设计企业招商。立足我市创意设计资源实际,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招商引资活动,实施精准招商、对口招商、上门招商,吸引域外企事业单位到我市投资兴办创意设计产业机构、企业。

2.推进创意设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建设市创意设计产业大厦等孵化中心,利用机关事业单位闲置办公用房开办创意设计产业孵化中心,为学生及创业者提供免费设计场所。符合条件创业者提供相应贷款贴息或贷款担保。加强创意设计法人单位培育。

3.开展城乡标识系统提升行动。在我市范围内,开展城乡标识系统升级活动。重点围绕建筑形制、公共场所标识等领域,建立城乡特色风貌导控制度,推进城乡标识设计,凸显“中国石墨之都”“中国版画艺术之乡”“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等地域特色,提高标识的功用性、识别性、艺术性、准确性,提升文化品位,改善城乡形象。

4.开展鸡西特色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系统梳理我市“兴凯湖大白鱼”“鸡西松茸”等绿色、特色食品,组织创意设计机构和相关专家,就产品的功能、包装、品牌、标识、服务等进行分析研判,综合运用文化、科技等创新要素,加强和改进功能设计、包装设计、服务设计,引导企业建立市场分析数据库,做好品牌推广工作,着力解决产品同质化、包装低端化、营销传统化问题,推动鸡西特色产品提档升级,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5.开展为中小微企业送设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食品、医药、工艺美术等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品牌设计等服务,强化创意设计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组织创意设计方面专业人才,深入中小微企业,主动提供创意设计服务,指导中小微企业提升创意设计能力,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设计知识、规范、管理的专业培训,提升企业设计能力。

6.组织开展创意设计赛事展会活动。定期举办鸡西创意设计大赛,设立相应奖项。策划组织“鸡西创意设计论坛”活动,举办创意设计培训、知识产权讲座、创意设计主题沙龙等活动。引进域外专业团队,结合鸡西本地特色举办时装设计大赛、“新丝路”模特大赛、工艺美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机构将石墨、中药、绿色产品等行业赛事、展会引入鸡西举办。注重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建立设计者、投资者、生产者服务支持通道,打造创意与创业、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意创新信息平台,提升我市创意设计人才能力及影响力。举办全市创意设计产品展览会,推动创意设计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加强对全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推进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工作。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落实任务举措,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设立鸡西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重点项目及人才的资金扶持,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税收、资产和土地处置、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和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三)保护知识产权。加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设计类评奖、大赛、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及司法保护,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对各类侵权行为形成有效追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活动。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用行业内力量自觉抵制和约束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发生。加强版权登记保护力度,支持创意设计产品与服务及时进行版权登记和商标注册保护,激发创意设计企业进行创新研发设计的积极性。

(四)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数字技术在创意设计领域应用,促进创意设计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加强创意设计理论、方法、技术等研究,推动工业软件建模引擎发展,促进专用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加快研发设计与产业的对接,推进ESP吉他研究所等一批创意设计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创意设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五)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全市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创意设计产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确权、登记、托管、流转等服务体系,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鼓励创意设计企业利用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订单、收费权等进行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创意设计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鼓励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创意设计能力提升项目,为创意设计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六)加强人才保障。组织吸纳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成立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智囊团,参与我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工作。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平台搭建、政策倾斜等方式,引进、培育、稳定创意设计人才队伍,加大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通过公开招聘、人事调动、柔性引进、项目合作、设立工作室(创作室)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为鸡西市创意设计产业服务。开放创意设计双创平台,开放一定比例免费孵化空间,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开展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提升创意设计人才技艺传承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提供服务,争取国家、省相关人才支持计划。依托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技师学院和职教中心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坚持高起点、差异化、多元化,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煤化工高校功能区建设,打响“煤化工产业之都”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七)开展监测评价。加强对创意设计产业的统计分析,落实国家、省创意设计产业指标体系和创意企业营业收入及利税统计制度,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客观真实反映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做到创意设计产业“一统到底、应统尽统”。加强对重点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和重点行业的统计评估监测工作。建立创意设计产业专家库、企业数据库、重点项目库,加强对重点创意设计产业项目的动态跟踪服务。

(八)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措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群众对创意设计产业有兴趣、有信心。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单位职能作用,为创意设计市场主体创造更大干事创业空间。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开展普及宣传活动,讲好鸡西创意设计故事,组织展览展示、公益讲座、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创意设计进社区。在全市中小学校开设文化创意设计社团课程,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文化创意设计展览,涵养文化创意设计人才,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文化创意设计氛围。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附件:鸡政发〔2022〕10号(原文下载).doc
新闻发布会解读:http://www.jixi.gov.cn/jixi/c100002/202206/c06_459.shtml


发布者:政务公开办审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