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鸡西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全国两会精神,围绕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十大经济”,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建好“六大基地”,全力打造龙江“五谷”,持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擦亮“投资鸡西”品牌,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积蓄动能。
高位推动,高频调度,筑牢指标增长“基本盘”。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印发《鸡西市2025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锚定年度目标,聚焦构建“8+6+N”产业招商生态体系,实行四项措施、落实五个保障、深化八种模式、推进十二条产业链攻坚,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强化统筹调度,组织召开招商引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2025年第一次会议、“招商之冬”行动暨招商引资工作专题调度会、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暨“招商之冬”行动总结会议。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重点任务,配套印发《关于落实招商引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2025年第一次会议精神的专项工作方案》及《关于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暨“招商之冬”行动总结会议的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实行跟踪督导、限期落实,全面掀起“大抓招商、大上项目”热潮。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实现199.68亿元,同比增长34.04%,增幅排名全省第六位;实际利用外资89.5万美元,同比增长141.89%,增幅排名全省第四位;新签约项目141个,是去年同期的2.6倍;签约额449.8亿元,同比增长11.3%。
顶层设计,创新机制,夯实招商引资“主阵地”。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制定印发《鸡西市招商引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党政主要领导‘头雁’领航,四大班子‘强雁’带动,各部门‘雁阵’跟随”的浓厚招商氛围。创新实施“334”工作机制,即开展“三集中”护航行动,推行“三快速”闭环服务,打造服务企业“四个通道”,为招商项目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常态化跟踪410个项目,解决鸡东县博晨新能源有限公司200MW风力发电项目、城子河区玖恒汽车车载监控行驶记录仪生产项目等52个招商引资项目痛点难点问题58个,推动恒山区固废资源新质生产力循环综合利用项目、滴道区电梯装配项目等100个项目签约落地,投资50亿元的鸡西显思龙江智算中心、投资15亿元的地福源煤基固废资源化深加工等新签约项目顺利开工。
积极外出,热忱服务,激发招商引资“新动能”。坚持“大兵团作战”与“小分队跟进”相结合,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统一,在“亚布力论坛”“龙港澳经贸交流活动”“第三十四届哈洽会”三个省级活动期间,成功签约项目35个,签约总额123.76亿元。举办“龙江药谷·五加铸城”为主题的鸡西市打造“中国刺五加名城”暨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交流会,为鸡西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聚焦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高层次举办杭州、青岛等各类主题招商活动37场,全力打造鸡西招商引资“强磁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赴域外开展精准招商169次,形成线索1768条。主动邀请中海化学、吉利控股集团等452家央国企、商协会共1500余人到我市考察洽谈,市县两级招商干部围绕招商实战、产业研究、政策解读、接待服务等重点领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组织,凝聚合力,筑牢招商引资“硬支撑”。自上而下构建完善招商组织架构,率先在全省成立县级投促部门,构建市县两级项目会商机制,常态化举办客商项目对接座谈会,主动服务、现场“答卷”,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快、发展好。落实合同会审制度,取消区级招商项目协议市级会审单流程,进一步提升合同会审效率。今年以来,审议通过滴道区龙江鹅园、玄武岩纤维绿碳产业基地等项目21个,总投资额139.46亿元。
锤炼队伍,以学促干,锻造招商引资“生力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学用导向,聚焦打造“三懂三会三能”招商队伍,以苦练“六大内功”为载体,特邀知名专家围绕项目遴选与谋划、项目尽调与评估、招商法律风险应对等招商实务开展专题线上培训7期,覆盖全市招商干部550余人次。围绕矿产、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创新开展“业务大讲堂”、“招商成果上讲台”等特色活动12次,以讲促学、以学促干。市县两级干部通过“讲政策、讲案例,比业务、比实绩”切磋经验、比拼技巧,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鸡西招商引资夯实人才基础。